作者:睿卡音乐教育 日期:2017-05-04
说到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各位宝妈宝爸想到的就是给孩字听音乐,这的确是音乐启蒙的基础,但要达到真正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光凭“听”这种单向的“输入”是不够的,而是需要“输出”,要带着孩子“玩起来”。
“玩音乐”,其实就是要和音乐有互动。“听”是一种接收行为,是被动的。而“互动”则不仅有接收,还有反馈,是一种交流行为,包含着主动性。
如何互动呢?咋一听好像挺抽象的,其实我们抓住两个要点就好:
1、让音乐变得有趣。音乐不仅仅是家里的背景音,而是成为一项有趣的活动,为孩子带来乐趣,让孩子主动喜欢上音乐。
2、双重互动。不仅要让孩子和音乐发生互动,家长和孩子也要发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增强记忆能力,培养乐感、韵律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玩音乐”的方法非常多也并不难,其实爸爸妈妈在家里就可以做。在我看来,“玩音乐”的方法主要分成两大类——音乐游戏和联想感知。
音乐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将“单纯听音乐”,转变为“伴随音乐一起做游戏”,有很多种玩儿法。
1、用身体——韵律感知(0~5岁)
跟随乐曲的节拍、曲调变化,身体也跟着做动作。对于1岁内的宝宝来说,爸爸妈妈可以跟随音乐的节奏,带着宝宝动动小手和小脚,或是抱着他轻轻摇晃或旋转,这些律动都有助于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和肌肉张力的发展。
如果孩子已经1岁以上了,能玩儿的花样更多了。例如音调上升,我们就摆动手臂,将身体向上提,音调低沉,我们就跟着蹲下;如果现在是快板,就绕着圈小跑,如果是慢板,就放慢脚步,缓缓地走。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韵律,不但能让孩子对音乐有更深的印象,还能培养乐感和身体协调性。
2、用乐器——节奏感知(1~5岁)
打拍子是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一环,也是让孩子参与到乐曲中的、最简单的方法。不过,如果每次都只是用手打拍子,孩子可能会觉得无趣。尤其小宝宝可能还听不懂拍子,或者不理解拍手的指示。孩子不跟着做,爸爸妈妈的热情就容易受挫。
孩子一岁以后,我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孩子安全的、能响的乐器玩具,例如沙锤、小鼓、木琴。孩子发现能出声,就会很兴奋去击打。起初也跟不上音乐的拍子,重要的是,孩子被勾起兴趣,愿意去探索。
等孩子两岁左右,会观察爸爸妈妈的动作,渐渐就会模仿了,慢慢地寻找同一个频率,打击出节拍来。这时我们又可以换着乐器来玩儿,让孩子体会不通音色。
3、用游戏——语言理解(2~5岁)
孩子两岁以后,有了语言理解能力,就可以一边放音乐,一边带着孩子根据歌词含义做动作。譬如Heads,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这样的儿歌就特别适合。你甚至会发现,孩子在理解语义之前就会先记住动作,因为明白了动作,反过来又会理解语义。
Heads,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Barton & Sweeney;Aplin - Hop! Skip! Jump! Dance!
睿卡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给您推荐的音乐启蒙教育的基础各位get到了吗,各位快快行动吧,在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给孩子一片阳光灿烂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