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卡音乐教育 日期:2017-03-30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中,音乐感觉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那么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更离不开节奏,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了解所带班的特点。例如:有班级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有意注意力较差,并且幼儿活泼好动。要想把握好这班幼儿的节奏,就要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里可以结合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和节奏朗读法,重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气氛。在运用节奏朗读法时加入声势教学法,来培养节奏感。随后,组织幼儿跟读与模仿,在这样规律的节奏下朗读歌词并加入拍手拍腿等节奏活动,来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入下一教学活动中。
其次,引导幼儿发现与创作。乐器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教师可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小鼓等,指导幼儿正确打击乐器。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去找找周围身边的东西哪些可以通过敲打发出声音,打出节奏。这一环节有利于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并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此时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纪律,并肯定幼儿找到的“乐器”给予表扬,这样不仅控制了幼儿的活动节奏也将教师的运动节奏融入幼儿节奏中。幼儿节奏的训练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慢速到快速。在歌曲的学习中,通过游戏来训练节奏。
第一步:教师组织幼儿按节奏朗读歌词以及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动作;
第二步:教师将幼儿分为甲、乙俩组进行游戏式的教学;
第三步:歌曲的学唱。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调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加强了内心节奏,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学习气氛中加深对节奏的感觉与理解。
最后参与律动,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教师为幼儿准备一组符合歌曲内容的律动,利用幼儿身体活动的自然节奏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练习,训练幼儿的身体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从中得到节奏的训练,可培养幼儿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增加幼儿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地作用。
总的来说,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节奏的听、唱、肢体表现和小的音乐节奏性游戏中不同节奏的模仿和感知,让幼儿亲身体验快乐,培养、激发兴趣,同时也对幼儿的听力、记忆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幼儿音乐素质能力方面逐步得到提高。
(2)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分为两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是在丰富的节奏活动中让幼儿模仿老师给出的节奏;第二是让幼儿在玩与学的过程中自由的进行创作。这种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动起来,从整体上感知音乐的节奏,从而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表现、创造音乐节奏,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积极带动幼儿,对幼儿创作的音乐节奏给予表扬,使幼儿增加一份自信,也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配合的学习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音乐节奏对幼儿情感的发展也起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美的认识更进一层,也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
(4)对以往音乐教学单一、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的推进。利用节奏与幼儿互动,使幼儿乐、学、玩在其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幼儿学习音乐,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从而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忽视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幼儿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核心,它已成为整个教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幼儿这一阶段是音乐思想的启蒙阶段也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所以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阶段中节奏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坏节,通过各种丰富的有效活动使幼儿主动的参与其中,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所以在幼儿音乐启蒙阶段中节奏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坏节,通过各种丰富的有效活动使幼儿主动的参与其中,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