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卡音乐教育 日期:2017-03-29
爱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许多孩子从小就喜欢能播放音乐的小玩具。到了三岁左右,孩子们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能够自由地歌唱、舞蹈,体验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同时,幼儿也能够学会与别人合作,发挥主动、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记忆力与专注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1、父母首先要爱好音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音乐爱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音乐兴趣的发展。家庭中是否具有良好的音乐环境,孩子能否听到优美的音乐,关键取决于父母对音乐是否爱好。如果父母不喜欢音乐,孩子就会失去最直接有效的音乐环境的熏陶,孩子的音乐才能就难以发掘。
2、教孩子掌握一些粗浅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由于幼儿期是孩子音乐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家长应教孩子掌握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如有关简谱、五线谱方面的简单知识,判定歌曲或乐曲节拍、调式的简单方法。区别通俗、美声、民族等各种唱法的简单方法;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二胡等常见乐器的演奏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正确的姿势与指法。需要指出的是,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时,必须是粗浅和科学的,避免过难,过高的知识与要求。
3、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欣赏能力
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是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的基本能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引导孩子听各种音乐。如儿童歌曲录音、电影、电视片中的主题音乐,听(看)各种音乐演唱会及表演,在让孩子听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进行初步的欣赏,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粗浅的评价。
还可以引导孩子注意对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声响的感知与模仿。如汽笛声、机器的轰鸣声、风声、流水声、波浪声及各种动物的叫声等。在感知与模仿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听辨能力,而且可使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把握音高、音准及节奏感。为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普通教育中进行音乐教育
如果认为为了让孩子接受音乐家的特别指导,就以孩子的其它日常生活和教育为代价,那就错了。但是,具有这种想法与做法的父母不在少数,当一些父母听到老师评论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才,如果能有名师培养,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时,就会头脑发热欢喜若狂,置其它的普通学习于不顾,专门让孩子下功夫于音乐的学习。
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无论是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或歌唱的表演,它终究不是一门手艺,即使精通了乐谱并能演奏或表演难度大的曲子,也不能因此就说是艺术家了。必须要以高尚的人格、丰富的教养做为其演奏的基础。只有在广阔的生活土壤中具有了自然美、文学的乐趣和追求科学的精神,才会使琴弹得心悦,歌唱得动听。所以,家长不要只是着眼于音乐教育,还应该记住对孩子的广泛的普通教育。
5、让孩子在反复练习中提高
音乐与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绘画来讲,所要求的表现技术并不太高,作为音乐的学习,特别是乐器的表演,如果没有熟练的技术,就不能如愿以偿,就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去弹奏,即使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能够很快画出一幅好的画,但是却不能凭一时灵感去弹奏还不会弹的钢琴。
诸多实践经验也表明:乐器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见诸成效。当然在开始阶段是需要有意识的努力,以及周围成人的鼓励。不过应该逐渐养成习惯,使孩子能够在无意识中机械地去进行练习。为此,周围的成人应该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多加赞赏,使孩子感到“已经有了进步”、“已经能弹了”,从稍有一点的长进中,去愉快地争取下一个进步。不能让孩子在父母的斥责中强迫自己去做,要让孩子在感受到乐趣的尝试中积极地去做。
音乐是启迪"美"的教育,能够带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在幼儿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感受"美"为导向,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充分发挥音乐活动的游戏性,进行幼儿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得以丰富,增强自信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为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热爱生活,乐于创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