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卡音乐教育 日期:2017-03-18
音乐能使孩子性格开朗、情感丰富、热爱生活、富于幻想、意识超前,音乐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而培养孩子音乐细胞的方法很多,家长们可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制定一套最适合您孩子的训练方法,做好童年时光的音乐启蒙教育,让他享用一生、快乐一生。
让孩子感知音乐;
孩子如果能安静下来,听各种声音和音乐,并被音乐所影响,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是幼儿好的音乐启蒙的开始。
不要扼杀孩子自身的愿望,让孩子对音乐充满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在奥尔夫幼年,他拿了个锤子在母亲的钢琴上敲打,惊奇地体验着上面发出的不同声响。母亲发现后,不是像一般父母一样大声呵斥制止,而是给奥尔夫换了个小木槌,让他继续自己的音乐实验。
音乐是一种表达方式,孩子应该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不但孩子,教师、父母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参与到音乐当中。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强调参与,强调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入到音乐活动中来,比如用语言、用身体、用能找到的日常器具,从跟着音乐起舞、配合,到设计、编排、合奏乐曲,都是很好的参与活动。“让音乐融入身体”,就是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种诠释。
教孩子学会听:
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就谈不上音乐。在大自然里让孩子学会听鸟叫、蛙鸣、雨水的滴答、汽车的鸣笛等,引导孩子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和孩子一起玩“敲敲听听”的游戏,例如在厨房里用筷子先敲敲铝锅,再敲敲玻璃杯,比比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经常让孩子闭上眼睛,问他们听见了什么声音,反复在生活中、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训练孩子的听觉,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使孩子从小听觉灵敏。
教孩子学会记:
当孩子对物体的各种声响发生了兴趣,我们就应该进一步要求孩子记住这些声音,将孩子的无意识转换成有意识,这样孩子对各种声响会更加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有目的地去听。例如:让孩子辨别家人的说话声、 走路声、敲门声等。用质量较好的录音机录下全家的谈话声,让孩子从中找出是谁的声音,对号入座。听到家人的脚步声,就请孩子猜猜是谁回家了?假如您对孩子在听声音和记声音方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定会发现孩子对各种声音的敏锐感觉和细微辨别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这也许是我们有些成年人在儿童期没有进行一定的音乐素质训练,至今还五音不全的原因吧!
教孩子学会拍:
这里所指的拍,就是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其实孩子自身许多本能的动作也是极富节奏感的,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哭哭闹闹到说说笑笑,其中包含了许多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奏交替。拍手是孩子们经常重复的动作,也是孩子表示内心喜悦的动作,我们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玩玩拍手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许多爱好音乐的大人对儿时拍过的“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那样”的游戏记忆犹新,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奏训练。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建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充分突出了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要点,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提倡孩子在朗诵、拍手拍腿、跺脚等活动中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敏感。
教孩子学会唱: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就唱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音符。孩子们更希望通过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模仿是孩子的最大特点,我们应当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给孩子准备各种歌曲、乐曲、世界名曲供他们欣赏或学唱。提醒家长千万别用太差的音响,走调的音乐只会让孩子厌烦,抹杀孩子最初对音乐的热爱。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们必须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教孩子唱歌时要发音准确 、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自认为没有音乐细胞的父母可以借助录音机、VCD等设备,让孩子从学唱简短的儿童歌曲入手, 引导孩子多听、多练、多唱,在唱中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视听、节奏感和音乐记忆力。
教孩子学会动:
孩子们在音乐的感召下是喜欢“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我在教2、3岁的孩子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教给他们半个动作,因为我的双手在弹琴,可孩子们却随着音乐边唱边拍拍手、伸出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真是不教自会,可爱极了。可见孩子天生喜欢随着歌曲音乐做动作,我们大人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夸奖,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孩子尽情地表现自己,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逐步帮助孩子协调四肢的动作。在生活中和孩子共同创编小律动、小舞蹈。当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时,给孩子一次表演机会,让孩子在掌声中享受音乐启蒙教育给自己、给大家带来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