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训加盟:报班问老公,一问全剧终
书法、街舞、跆拳道、橄榄球、京剧、国学、乐器、围棋、篮球、足球、游泳......英语、数学、作文、奥数、心算、乐高......这么多兴趣班辅导班,到底怎么选择?不如问老公????
真是应了那句:报班问老公,一问全剧终。
孙俪有一次在公开场合说道:
“爸爸一般都是拖后腿的,给孩子报班最后大多数都剧终在了爸爸那里。”
很多时候,妈妈和孩子已经都商量好报哪些班了,试听课都偷偷上过了,眼看就要刷卡了,一时脑热犹豫了一下,觉得应该礼节性地征询一下爸爸的意见。
回家一问爸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年头无论当爹还是当妈,真是太没逻辑,但在孩子成长的某些时刻,胳膊拗不过大腿。
“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惧如同一把血淋淋的屠刀架在每个爹妈脖子上,你可以不理它,它却不会不理你。
男人对这种“花钱吃苦头”的事具有天生的排斥本能。
而且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他们常说的有“上那个课有什么用,都是浪费时间”或者“你看谁谁谁什么班都没上,不也很好嘛”。
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每一场补习都能成为两口子和谐相处的绊脚石。
群里听说了一个小故事,一对夫妻吵架,吵得爸爸离家出走。
理由是爸爸带一家人出门吃了顿一千多块钱的饭,刚到家孩子妈说要给孩子报个考前串讲辅导课300一节,被爸爸严厉斥责,说浪费钱,于是夫妻俩吵了起来。
妻子说丈夫只知道自己吃喝玩乐不舍得给孩子教育花钱。
丈夫说妻子只会给那些骗钱的机构送冤枉钱,孩子成绩一点没长进。
最后,妻子一怒之下把老公轰出了家门。
男人对补习班的口头禅是“没有用,骗钱的”。
而对妈妈来说,报班就像买面膜,买回来也不见得用,用了也不见得皮肤就能变好,但不买是肯定不肯认命的。
大多数的爸爸,对课外补习是嗤之以鼻的。
前几天朋友说想给孩子找一个补习语文的机构,可孩子爸爸瞧不上任何机构的语文教学。
说看过那些上视频课的老师,一个个看起来都像在讲评弹。
孩子妈火气上来了,跟爸爸立字为据:
久经考验的铁打的战友兄弟情,刀山火海中没有倒下,荆棘密布中没有分散,最后他们的命运竟然交给了孩子的语文……
孩子也压力大,万一语文没学好,要爸爸还是要妈妈,选一个?
在有了孩子后,爸爸和妈妈背道而驰的消费观日趋凸显。
妈妈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是永远的薅羊毛爱好者,一看到团课两眼放光,要是有免费试听,说什么也要去。
可点击阅读:↓↓↓
孩子累,家长更累,连上50+体验课的暑假,真的学到东西了吗
但爸爸认为“你又上当了”。
朋友形容她老公对消费的认知是这样的:
自我感觉良好的老父亲认为啥班不报孩子就能考上985、211。
然而他每周一趟山寨古玩街必不可少,今天带回来一对核桃,明天拿回一个葫芦。
出差必遛当地茶城,什么季节喝什么茶,什么茶用什么壶养茶宠,比养儿还认真。
经过我多方调研,发现大多数妈妈都有同一个反馈:
云配偶们普遍对吃喝玩乐很舍得花钱,但报培训班他就很质疑。
因为他自己从来没上过,他就觉得这个培训班就跟传销一样属于愿者上钩,他觉得为教育花钱属于务虚。
他们一般用意念提升孩子成绩,然后以减压为名带着娃吃喝玩乐。
我有个男同事,有俩娃,有一次聚会他低声对我说:
“姐,你劝劝我老婆,她迷信补习班,已经走火入魔了,让她理智一点。”
我想了半天,想出一个对策,我对他老婆说:
“你如果少给娃报几个补习班,你们一家人还能朝朝暮暮,你要是报得太多,你老公就得去单位常驻的非洲维修点,一边修理农机一边挖钻,否则养不起一家子。”
我以为他老婆能幡然醒悟,谁知她张口就问:
“去非洲工资比现在高吗?那让他快去啊!”
你看,在报班和云配偶之间,中年老母选A。
于是,在报班和去非洲之间,中年男人也选A。
所以最后的结果很明朗了,以后的大趋势就是选A。
报班问老公,那不是剧终,那才只是故事的开始。